首頁 >> 新知 >> Newsletter

Newsletter

搜尋

  • 年度搜尋:
  • 專業領域:
  • 時間區間:
    ~
  • 關鍵字:

台灣推動智慧電網之法制課題



為達成非核家園目標並確立非核時程,政府已經於去年初修改電業法,並於第95條納入核能電廠於2025年前停止運轉之規範。而政府也積極在政策面上,推動眾多強調能源轉型、再生能源發展之相關規劃,如,經濟部長在2016年5月25日倡議之「新能源政策」、「2016年能源產業技術白皮書」、新「能源發展綱領」、風力發電4年推動計畫、太陽光電2年推動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能源轉型白皮書」、「綠能屋頂全民參與行動方案」等。而設定之目標,係以在2025年能夠達成所謂天然氣50%,燃煤降到30%,再生能源從目前5%提升到20%的電力配比目標。

 

姑暫不論前述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能否於八年內達成,若此一目標真能達到,為確保能源轉型順利及台灣電力系統穩定,能扮演此一關鍵角色者,無非是所謂智慧電網(smart grid),或者智慧電表(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

 

智慧電網之所以有此重要性,依據台灣智慧型電網產業協會之介紹,係因其為整合發電、輸電、配電及用戶的先進電網系統,其兼具自動化及資訊化的優勢,具備自我檢視、診斷及修復等功能,提供具高可靠度、高品質、高效率及潔淨之電力,可滿足世界各國能源政策發展方向與因應社會對供電可靠度與供電品質提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導入大量再生能源併網發電、結合智慧型電表進行需求面管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抑制尖峰負載及節約能源。

 

針對如此重要的能源轉型科技之佈局,整府已於多年前開始進行。台電啟動高壓智慧電表布建計畫,已經完成全台2.4萬大量用電的企業及工廠智慧電表建置,涵蓋台灣60%用電量。然近年針對鎖定中小企業、小型商店及一般家庭用電量大的用戶的低壓智慧電表建置方案,則遭遇困境。但相關招標問題、用戶意願、收受廠商回扣等爭議,終於在最近露出一線曙光,預計於今年開始(2018年),預估投入240到250億元,布建20萬戶智慧電表,預估2024年將達300萬戶,而被稱之為2018年將成為台灣智慧電表元年。

 

然這一波發展能否如期完成,仍有隱憂,特別是從法制觀點的角度。

 

首先,世界各國對智慧電表的布建時程,多有要求電業於一定時程的法定目標,但台灣推動智慧電表迄今,似乎多僅要求台電公司佈局之方式,也導致欠缺法定時程,是否可能再發生過去相關爭議而停擺,不無疑問。

 

其次,在目前凍漲電價之氛圍下,台電公司投入之大量資金,是否可以轉嫁用戶分攤?若欠缺外國都有的保障可向用戶收取之法律機制,則台電公司在遭遇前述爭議與質疑時,是否會有意願去除障礙,全力推動,也不無疑問。

 

另外,智慧電表能否發生功效的關鍵,也在於其透過用戶用電資訊之分析,能夠提供節能服務與建議,但針對這樣的加值服務,同時也是額外成本,用戶是否願意付出,將與相關誘因或管制有關。但如前所述,目前電價凍漲之情況,用戶並無購買相關分析服務之誘因;另外,管制面上,在當前能源管理法修法,亦未引進如同歐洲能源效率指令之節約能源義務(Energy conservation obligation),故此類分析服務,恐怕欠缺激勵機制,而難以創造後續之市場,而導致智慧電表形同虛設。

 

此外,若台電得將此種資料進行分析,免費提供用戶節能建議,則產生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議題。此因台電本身並非節能諮詢專業,故勢必需仰賴外部能源服務公司或節能輔導相關顧問公司或產業處理。而原本台電收集資料,僅是做電費記收的用途,是否可將其自行或將資料交由第三人分析,提供用戶相關的節電建議,是否需要另外取得用戶同意,或有相關分析諮詢的法律基礎,而業者對於這些資料安全性之保護是否應遵守相關規範,若相關諮詢建議有疑義,用戶可否拒絕其資料分析,均將引發爭議。另外,對某些用戶來說,可藉由使用能源資訊,推測其相關商業機密,如營運績效等等,可能也都會涉及敏感性資訊或營業秘密之提供,亦有規範的必要性,而應一併考量。

 

因此,雖然推動智慧電網可促使運用電能之大數據,利用自動化及資訊化的優勢,促進我國高品質供電及政策規劃,然所涉及相關法規議題,仍待進一步釐清。
 

回上一頁